首页>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共产党简史》(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发布时间:2021-04-20 04:29:26 浏览次数:580次
    今日课程:“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这是《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第一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党的三大和国共合作的建立、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和党的四大、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这三部分内容。

    延伸阅读

    21票赞成 16票反对 国共合作成为现实


    依次为: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王荷波、朱少年、项英、罗章龙
  有人不同意全体共产党员和产业工人参加国民党;有人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要取消共产党的独立性;30岁的毛泽东则坚持“为了实现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
  98年前,中共三大的代表们在会上唇枪舌剑、思想交锋,就国共两党合作问题展开了争论,短短9天会期,有3天都在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统一全党的认识
  “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有了重大的改变。”陈独秀代表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着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
  1923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广州,就是来参加中共三大。据“三大”代表、当时被选为中央候补执委的徐梅坤生前回忆,“毛泽东坚持了党的独立自主原则,又坚决主张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毛泽东态度是严肃的,斗争最激烈时,毛泽东还站起来发言。”
  “中共三大就是一个充满争论的会议。”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曾庆榴表示,中共三大是党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对党的主要领导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指名道姓地批评,当然也有自我批评。
  作为当时中共最高领导人,陈独秀开展公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坦诚自己:“由于对时局的看法不清楚,犯了很多错误。”
  最终,大会以21票赞成、1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同时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这是党内合作唯一可走的路
  在曾庆榴看来,中共三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行国共合作。而国共两党合作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是理论创新、观念更新和政策调整。会议决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从而将党的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进程。
  中共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党代表大会,是广州在百年党史上的一个熠熠生辉的亮点。
  “中共一大对国民党是排斥的,到中共三大要团结国民党,搞国共合作。”曾庆榴对这段历史娓娓道来,他说中共一大准备搞社会主义革命,但到了中共三大要搞国民革命,所以从社会主义革命出发,需要理论创新、观念更新。
  中共一大是个伟大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曾庆榴坦言,中共一大当时确定的方针政策跟中国的实际是有距离的。中共二大破天荒提出了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紧迫的课题。
  曾庆榴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一开始是要打倒资本家,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山,由劳动者重建国家,搞社会主义革命。后来觉得这样不行,还没到那个时候。因此,在政策上做了调整,更符合革命发展的需要,当时整个方向就有了转变。“我们党还是能够不断地从实践中提升自己、改变自己,推进自我革命。”
  发扬民主是很大的亮点
  曾庆榴认为,党内对这个事情(国共合作)的讨论还是很充分的,发扬民主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后,在各地积极帮助创建和发展国民党组织,使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发展,党员人数迅猛增加,党员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占相当大的比重。
  大革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组织力量迅猛发展。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仅420人;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党员已增长到57967人,仅广东党员就接近1万人。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全国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党的组织发展,得益于国共合作这一形式。”曾庆榴说,国共合作之后,黄埔军校有了很大的吸引力,否则共产党员也进不了黄埔军校学习,他们也不可能成为党的重要军事政治干部,周恩来也当不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如期开学了,它号召全国各地有志青年报考黄埔军校,于是便有了那么一句话——“到黄埔去”。第一期学员就有6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

  曾庆榴认为:“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条件下办的军校,共产党与它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国共合作的成果。”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