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共产党简史》(28)——五年,中国人民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

发布时间:2021-05-21 02:49:46 浏览次数:500次
    本期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这是《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第五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这两部分内容。

    推荐阅读

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化建设扬帆起航
    五年,中国人民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3年开始,13个以五年为期的发展规划(计划)串起了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如同一把时间标尺,刻录着新中国建设的非凡成就,体现着中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治理经验。
    今天,我们又站在一个新五年的起点上:“十四五”,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回望新中国建设历程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曾经的峥嵘岁月,天翻地覆慨而慷,不仅仅诞生了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崛起一个个决定行业命运的重大工程,使中国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进入工业化的进程,更将永恒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
    热火朝天,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956年6月14日下午四时,在外人眼中一向不苟言笑的著名翻译家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写下了一段激情四溢的文字:“亲爱的孩子:我六月二日去安徽参观了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到十二日方回上海……祖国的建设,安徽人民那种急起直追的勇猛精神,叫人真兴奋。淮南煤矿的新式设备,应有尽有:地下三百三十公尺深的隧道,跟国外地道车的隧道相仿,升降有电梯,隧道内有电车,开采的煤用皮带拖到井上,直接装火车。原始、落后、手工业式的矿场,在解放以后的六七年中,一变而为赶上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矿场,怎能不叫人说是奇迹呢?”
    以措辞严谨著称的傅雷,用“奇迹”两字来表达参观后热血沸腾的感受,代表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亿万中国人的真情实感。当时的中国大地,处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场景。
    时针回拨,却是另一番光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大量工业产品依赖进口,无法生产汽车、飞机、坦克等工业产品。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7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这番话,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发展状况,道出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背后的战略考量。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后,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
    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鞍山钢铁公司、乌鲁木齐电站、丰满水电站、沈阳第一机床厂、哈尔滨锅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从白山黑水到新疆大漠,从巴山蜀水到九省通衢,建设者日夜奋战,一个个现代化的工程在神州大地诞生。
1957年,“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资料图片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诸多工业产品被制造出来:1954年7月,“初教5”飞机试飞成功,中国航空工业由修理阶段跨入制造阶段;1956年7月,载重量为4吨的“解放”牌卡车试制成功,我国开始独立掌握汽车生产技术;1956年9月,国产B2-34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发动机的历史;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一大批现代工业骨干部门建立起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变,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接续推进,体现中国制度优势
    1953年7月,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项目,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西南的孟家屯附近奠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规模空前的建设工程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工地上,高音喇叭反复地播放。
    60多年前,百业待兴之时,第一辆卡车“解放”、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在这里下线,点燃了民族汽车工业的光荣与梦想;今天,一汽集团已成长为位居世界500强前列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今日之中国,已是汽车生产和销售的世界第一大国。
    “上一次来一汽还是9年前,这次来看了以后,感到眼前一亮,今非昔比啊!”2020年7月23日下午,正在长春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一汽集团研发总院,一路走过来,倍感欣慰。
    “我们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做汽车强国。”面对一汽职工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意味深长的讲话。
    五年规划,是读懂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中国重要的制度优势和发展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时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着眼未来、规划全局、整合资源、把握机遇、形成合力,五年规划实践背后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从“一五”计划首次大规模、有重点进行工业建设,到“五五”计划中后期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从“七五”计划后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到“九五”期末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从“计划”向“规划”转变的“十一五”规划,到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规划……纵览13个五年规划(计划),在规划目标、内容、体系与机制上适应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五年规划是动员与配置全社会资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治理方式,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安排,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向中高端迈进。目前,我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
    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历史证明,中国的发展奇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探索的结果。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创新和探索发展理念,可以充分保证五年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久久为功,谱写发展新篇章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上,中国人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勇气开拓前行,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和气魄一往无前,热火朝天、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彼时,党和政府抽调大批干部到国营工业部门工作;工业企业掀起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运动,涌现大批劳动模范、革新能手和先进工作者;广大农民积极行动,努力增产,踊跃交售粮棉,支援工业建设;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和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第一线,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
1956年,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参观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资料图片
    正是在中国人民这股改天换地、攻坚克难的冲天豪情里,在中国人民这份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冲天干劲里,第一个五年计划“诞生”了多个第一: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标注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
    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方向,脚下才会有路径,手里才会有收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宋雄伟强调,正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的发展才能够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全国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中华儿女这样的精神和干劲,汇成了大江大河的磅礴气概。物换星移间,这股精神和干劲延续至今。2021年2月10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火星获得成功。“十四五”开新局,中国踏上新征途。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五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从2016年的70多万亿元迈上100万亿元的大台阶,获得历史性突破;五年间,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蓝图。“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通过三个五年规划来实现。”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永恒指出,从历史脉络看,五年规划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每个五年规划都是在分阶段落实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方公众号